【有关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法海文心”微信公众号】
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操作准则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1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概念
1.2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意义
1.3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目的
1.4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基本原则
1.5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方法
1.6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范围
1.7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具体内容
第二章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操作流程
2.1操作流程概要
2.2委托的确定
2.3立案小组
2.4制定计划
2.5前期调查
2.6资料收集
2.7采访访问
2.8信息检查
2.9与第三方机构的交流
2.10报告
2.11反馈和修正
2.12完成报告
2.13存档准备
第一章总则
特别的说明
本操作指南只是律师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参考和提示,不能以此作为判定律师执业是否合规的依据,也不能作为追究律师责任的依据。
1.1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概念
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是指根据特定的业务需求,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或人员对目标公司的知识产权进行全面调查和系统整理,并委托人或预期投资者影响目标公司预期的业务计划或其他重要因素
1.2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意义
1.2.1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通过对目标公司进行知识产权尽职调查,委托方可以详细掌握目标公司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归属情况、法律状态、运营情况等基本信息,得到全面系统的事实依据,从而客观科学地评价目标公司的准确价值
1.2.2价值发现、风险披露
受委托单位根据知识产权调查结果和报告,对目标公司的知识产权资产进行综合价值挖掘和风险评估,更好地了解目标公司知识产权的实际价值,发现可能阻碍未来商事活动和交易的法律风险和潜在成本,制定商业计划和
1.2.3商事计划的调整和完善
在全面分析目标公司知识产权资产、评估风险的基础上,委托人可以准确分配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对现有瑕疵和其他障碍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商业计划和交易结构。
1.3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目的
从宏观上看,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目的基本相同,主要有两个,一是梳理目标公司的知识产权状况、权利内容、权利归属、权利来源、权利负担、权利价值等,二是实施风险、交易风险、管理风险等
从微观上看,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目的因委托人的业务需求而异,实施尽职调查的业务需求多种多样,不同的目标设定可能会影响尽职调查的准备思路和分析重点。 例如,如果被委托的商业计划的目的是与目标公司的技术人员取得技术秘密,则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目标设定将侧重于人员情况的调查,调查目标公司的职务发明成果、技术人员的比例和激励方法、商事计划或交易开展后的技术人员的去向等如果委托人要求开展尽职调查的理由是想获得目标公司的知名或新兴品牌,那么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目标和内容将围绕目标公司的品牌是否受到全面的权利保护来决定。 因此,知识产权尽职调查必须与委托人充分沟通,了解其期望和目标,制定符合其业务计划和交易的科学合理、可行的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目标。
1.4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基本原则
1.4.1慎重性原则
以促进商业计划和交易为目的,目标公司在尽职调查中向委托人提供的文件资料和陈述保证等内容可能与实际有出入,企图影响委托人的判断。 受托方受委托对目标公司进行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时,始终遵循合理审慎的原则,保持审慎态度,勤勉尽责,对任何资料、信息和相关人员的口头陈述及所提供的文件资料持合理怀疑态度, 必须仔细检查验证获取的信息和实际情况是否有重大差异和不一致,以免因对目标企业的过度信任而忽视潜在风险,影响尽职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1.4.2保密原则
为了保证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受托方在进行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时,往往需要目标公司披露大量信息资料,其中有些信息涉及目标公司的经营秘密、技术秘密,如果泄露将严重影响经营活动。 为了降低目标公司的担忧,减少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阻碍,受托方在进行尽职调查时,始终遵守保密原则,通过从事尽职调查从委托方、目标公司等相关主体获取的资料、文件、了解到的相关信息等
1.4.3专业性原则
由于知识产权本身是一个集中了法律、技术、管理、经济等知识的专业领域,所以知识产权尽职调查对专业性的要求也非常高,调查人员需要运用自己的工作经验、专业能力、职业嗅觉等科学客观地判断目标公司的知识产权状况。 因此,进行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团队人员不仅要深入了解专业知识,还必须竭尽所能